资讯列表> 资讯详情
常见基坑支护的类型有哪些?
正负零学堂为大家带来常见基坑支护的类型有哪些的相关资讯,基坑支护工程一般是指为了保证基坑围护的稳定性,保护地下工程的主要施工安全,保护周围环境不受破坏而采取的工程措施,那么常见的基坑支护有哪几种类型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放坡开挖式
1、边坡坡度应根据土层性质和开挖深度确定。开挖深度大于4m时,采用多级边坡,多级边坡设平台。在土质较好的地区,宜采用天然边坡。对于软土地区大面积边坡开挖基坑,边坡应采用钢网防护。
2、开挖面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在坡顶和平台处采取井点降水措施,提高边坡稳定性;坡顶应设置挡水坎或排水沟,防止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
3、坡脚附近有局部深坑的,坡脚与局部深坑的距离不得小于坑深的2倍。不能保证的,应按深基坑深度验算边坡稳定性。
二、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式
如果场地条件不能满足大型边坡开挖的需要,可以采用土钉墙来缩小边坡范围。
1、土钉支护形式有钢管土钉支护和钢筋土钉支护,坡面喷钢筋混凝土
2、当土钉墙后有积水时,应在含水层的墙上设置排水孔或其他排水措施,以降低墙后水压,提高土钉墙的稳定性
3、采用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时,预应力锚杆宜采用钢绞线锚杆,锚杆宜布置在土钉墙上部;用于增强表层抗土压力时,锚杆应布置在土压力较大、墙后土层较弱的部位。
三、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
1、重力式挡土墙形式:一般采用双轴或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搅拌桩可按搭接施工,搭接长度控制在150mm~200mm。在挡土墙顶面设置混凝土面板
2、在一般土质条件下,当搅拌深度小于16m时,宜采用造价较低的双轴搅拌法;当搅拌深度大于16m时,宜采用三轴搅拌法。遇到淤泥等软土时,应适当增加水泥含量
四、型钢水泥土搅拌墙(SMW工法)式
1、一般选用双轴或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采用搅拌桩,并钻一孔,以保证止水效果;
2、型钢租赁期一般控制在6个月以内。租赁期超过6个月时,型钢的租赁成本较高。目前租赁市场上的型钢主要有H400×400、H500×200、H700×300、H800×300等,可选择插入一跳一、插入两跳一、密插入的形式,墙体刚度依次增大;
3、型钢应该做减小阻摩的简单处理,方便地下室结构完成后型钢拔除回收。
五、 灌注桩排桩围护墙式
1、基坑开挖涉及地下水时,应在灌注桩外设置防水帷幕;
2、帷幕选型:防水帷幕深度小于16m时,建议采用造价较低的双轴;帷幕深度大于16m或浅层砂层较深较密时,建议采用密封效果较好的三轴;
3、帷幕深度:对于基坑内仅需排水的基坑,软土地区粘性土弱透水层的防水帷幕深度应控制在基坑底面以下6~7m处(如上海地区工程);而含水层厚度适中,底埋深度不深,可考虑将帷幕隔断含水层(如南通和武汉滨江地区);如果基坑地基承压水的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则需减少承压水和承压含水层。不厚且底部埋深不深的,防水帷幕还应尽量切断承压含水层,以减少降压对周围环境沉降的影响;
4、为了避免基坑支护结构的浪费,基坑围护工程中通常废弃的围护桩可以作为正常使用阶段的主要地下结构的一部分,形成“桩墙一体化”。挡土桩能承受大部分土压力,降低地下室外墙的应力,有效地减少地下室外墙的厚度和侧桩的数量,增加地下室的建筑面积,实现节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地下连续墙式
软土地区采用“双墙一墙”比三排地下室基坑排桩方案更经济。所谓“两墙合一”,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阶段,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挡土结构来保护水土,在永久使用阶段,作为主地下室结构的外墙,通过与地下主体结构内部水平梁板构件的有效连接,不再设置地下结构的外墙。地下连续墙的一般厚度为600mm、800mm、1000mm和1200mm。
1、地墙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导墙,
2、当浅层有粉土或砂土时,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墙两侧的沟壁。搅拌桩深度原则上只需覆盖粉土或砂土层,避免不加加固的地墙沟槽段挖沟施工(否则,不加加固的沟槽施工容易引起地墙填土系数增大)体积过大,将大大增加混凝土的浇筑量,而随后大量的混凝土过灌也将增加成本)。
3、地墙成沟泥浆:成沟首选天然泥浆。当天然泥浆不能满足成沟要求时,应选用人工泥浆。
4、地面墙沟段外侧可设置高压旋喷桩加强接缝封堵,墙内应设置支墩柱和排水沟,采取砌筑墙防渗结构措施。
以上六点是常见基坑支护的类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正负零学堂为广大工程从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在线课程。为建工企业提供SAAS服务,搭建企业培训平台。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登录正负零学堂官网查看详情哦!